机器人工程考研院校(机器人工程考研院校排名)

机器人工程考研院校,机器人工程考研院校排名

近日,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新办专业——2019级机器人工程专业传来捷报,首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51.4%,开创本院考研录取率新高。

2019级机器人工程专业共70名学生,56人报考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专业报考率达80%,最终录取36人,含研究生推免学生2人。其中,22人被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厦门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双一流高校录取率达61.1%。

耀眼成绩的取得,是学子们勤奋钻研、开拓进取优良学风的真实写照,更是学院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集中体现。

构建“五位一体”考研帮扶机制,开展“5+1”结对全程指导

在考研初期阶段,学院建立完善考研导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教研室主任“五位一体”的考研帮扶机制,为学生完成学业和考研全方位保驾护航。落实“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报考院校和专业分类调配考研导师,帮助学生科学分析报考志愿,提供全过程指导,确保学生考研方向的合理性。班主任和辅导员并肩作战,工作贯穿备考、初试、调剂以及复试全过程,积极组织考研指导讲座,全面搜集考研题库信息,保持与学生日常指导交流,做好学生心理调适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厘清专业知识脉络,梳理复习“干货”,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做好复试工作。教研室主任统筹协调,串联考研导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班主任与辅导员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工作合力;建立考研调剂工作群,积极寻找、及时发布调剂信息,合理分流调剂志愿,增加调剂成功率。

坚持“班级+宿舍”两级学习管理机制,实现外在推力转为内生动力

2019级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干部19人,其中16人被成功录取,录取率高达84.2%;X10-207宿舍6人全部考研上岸,其中3人被双一流高校录取。高录取率离不开优良的班风和舍风,更离不开学习委员等班级学生干部和宿舍舍长的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和榜样示范。班级学习委员谨记职责,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创建“书香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班级集体探讨、积极分享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同时主动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老师重点帮扶学业困难生提升学习能力;邀请优秀的研究生学长开展经验分享交流会,详细介绍考研的流程细节和注意事项,为同学们解答考研相关问题,为备考学生传经送宝、传递信心和传导动力。班级以宿舍为单位化整为零,每个宿舍都是“动车”,成立以舍长为组长的考研复习“动车小组”;舍长督促舍友做好复习计划安排,实行每日学习钉钉打卡制度,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每周定期召开“动车小组”会议,小组成员将每周复习进度、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进行汇报交流,实现小组成员间知识互通、焦虑纾解和互学互助。

打造“一心双环”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机器人工程专业着力打造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科研与学习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为双环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注重思想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全面推动升学深造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积极动员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和科研引领;充分吸收学生参加课题研究,推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充分发挥学术科研与思想引领相结合的优势,强化升学深造的育人导向。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科竞赛对专业知识学习和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踊跃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这种良性循环激励学生进一步升学深造和锤炼科研学术能力,同时也为考研复试增砖添瓦,进一步提升了考研录取率。据统计,该专业70人中共有52人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工作,并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等赛项中获得国家一等奖7项、国家二等奖4项、省奖等共计40余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份卓越的成绩,得益于学院长期以来为学生成长成才所创造的良好的空间和平台、所采取的一系列扎实而富有成效的举措。

今后,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与铸魂育人的使命,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把考研工作作为促进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最大程度释放育人活力,为培养高质量应用研究型人才再创佳绩。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郭一鸣 报道)


机器人工程考研院校(机器人工程考研院校排名)

类似文章